时间: 2025-05-02 13:4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9:56
心动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心脏的跳动,但在现代汉语中,它主要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产生强烈的好感或爱慕之情,通常伴随着情感上的激动和心理上的愉悦。
“心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确实是指心脏的物理跳动。随着语言的发展,其意义逐渐扩展到情感层面,特别是在描述爱情或好感时。
在**文化中,“心动”常与浪漫爱情联系在一起,是许多爱情故事和诗歌中的常见主题。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心动”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初恋的甜蜜、青春的悸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憧憬。它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对一个陌生城市产生了心动的感觉,那种新奇和兴奋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动”:
在那片静谧的湖边,
你的影子轻轻掠过,
我的心,如湖水般荡漾,
只为那一刻的心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的湖边,一对恋人手牵手漫步,背景音乐是轻柔的钢琴曲,这样的场景很容易让人产生心动的联想。
在英语中,“心动”可以对应为“heartbeat”或“infatuation”,但“infatuation”更偏向于一时的迷恋,而“心动”则包含更深的情感投入。
“心动”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心动”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