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1:15
布袋木偶:布袋木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木偶戏形式,其中木偶的身体通常由布袋制成,头部和四肢则是木制的。表演者通过操纵木偶的四肢和头部来进行表演,通常伴随着音乐和歌唱。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布袋木偶可能被用来象征传统艺术或民间文化的传承。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布袋木偶可能被提及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或儿童娱乐。 专业领域:在戏剧和表演艺术领域,布袋木偶是一种特定的表演形式,需要专门的技巧和训练。
同义词:木偶戏、布袋戏 反义词:现代戏剧、电影
布袋木偶起源于中国宋朝,最初是作为一种民间娱乐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表演技巧和艺术价值的传统艺术形式。
在中国文化中,布袋木偶戏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一种传承历史和民间故事的方式。它反映了社会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保护。
布袋木偶给我带来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童年时观看木偶戏的快乐时光,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惜。
在我小时候,家乡的庙会上经常有布袋木偶戏表演,那是我最期待的活动之一。每次观看,我都会被木偶的生动表演和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布袋木偶,手中舞, 传统艺术,心中留。 线牵情深,戏中游, 岁月流转,不曾休。”
看到布袋木偶,我联想到五彩斑斓的布料和精致的木制头部,听到的是悠扬的民间音乐和木偶的对话声。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的文乐木偶戏,也有类似的木偶表演形式,但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巧。
布袋木偶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它让我认识到传统艺术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激发了我对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兴趣。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袋】
(形声。从衣,代声。本义:有口的盛器,囊属。也指衣袋) 同本义。
【引证】
《南史·羊鸦仁传》-羊骨杂他骨,作五袋盛之。
【组词】
网袋;塑料袋;旅行袋;工具袋;子弹袋;烟叶袋;水泥袋
3.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4.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