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5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59:23
布衾: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布制的被子”。在古代汉语中,“衾”指的是大被子,而“布衾”则是用布料制成的被子,通常用于保暖。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布衾常被用来描绘贫寒的生活环境,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提到的“布衾多年冷似铁”。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布衾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布被子”或“棉被”等词汇。
专业领域:在纺织品或家居用品领域,布衾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类型的被子,尤其是那些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布制被子。
同义词:布被子、棉被、被褥
反义词:单、轻(指被子的厚度或保暖性)
词源:“衾”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意为大被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布衾”逐渐成为指代布制被子的特定词汇。
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布衾”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更多地被“布被子”或“棉被”等词汇所替代。
文化意义:布衾在古代**文化中常与简朴、节俭的生活态度相联系。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它也象征着贫困或艰苦的生活环境。
社会影响: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布衾的使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样化和功能性更强的被子。
情感反应:布衾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怀旧或简朴的生活氛围。
联想:在寒冷的冬夜,一床温暖的布衾能带来舒适和安全感。
经历或故事: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祖母总是用一床手工缝制的布衾为我保暖,那是一种特别的温暖和关爱。
诗歌:
冬夜寒风凛,布衾暖如春。
绣花藏岁月,温暖伴梦深。
视觉联想: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在冬夜中紧紧裹着一床旧布衾,房间里弥漫着温暖的灯光。
听觉联想:在寂静的冬夜,布衾摩擦的声音,伴随着窗外风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不同语言: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tton quilt”或“blanket”,但它们并不完全等同于“布衾”,因为“布衾”带有更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含义。
理解:布衾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布制的被子,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让我联想到温馨、怀旧和简朴的生活态度。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布衾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衾】
(从衣,今声。本义:被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寝衣为小被(夹被),则衾是大被(棉被)。”-衾,大被。 、 《诗·召南·小星》-抱衾与椆。 、 《仪礼·士丧礼》-缁衾赬里,无紞。 、 《荀子·礼论》-衣衾多少厚薄多少之数。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布衾多年冷似铁。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锦衾薄。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 、 《西厢记》-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组词】
衾褥、 衾衽、 衾枕、 衾绸、 衾影无愧、 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