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0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4:50
暴风雨: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强烈的风暴,通常伴随着强风、大雨、雷电和可能的冰雹。它是一个自然现象的描述,但在语言使用中,它也常常被用来比喻激烈的情绪或动荡的**。
“暴风雨”一词在中文中由“暴”和“风雨”组成,“暴”意味着强烈、猛烈,“风雨”则是风和雨的组合。这个词源自古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暴风雨常常被用来象征变革和挑战。例如,在古代诗词中,暴风雨往往与英雄人物的崛起和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暴风雨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预示着可能的破坏和危险。同时,它也可能激发人们的敬畏和惊叹,因为它展现了自然的力量。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那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的威力和人类的渺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暴风雨”:
在那狂风暴雨的夜晚,
雷声轰鸣,电光闪烁,
心灵在暴风雨中洗涤,
情感在雷电中升华。
暴风雨的视觉联想通常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景象,而听觉联想则是风声呼啸、雨声哗哗和雷声隆隆。
在英语中,“暴风雨”可以翻译为“storm”,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词汇,如法语的“tempête”和西班牙语的“tormenta”。这些词汇在各自的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和用法。
通过对“暴风雨”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情感和*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