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44:31
“浓翠蔽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浓密的绿色植物遮蔽了阳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树木茂盛,枝叶繁密,以至于阳光难以穿透,形成一片阴凉的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浓翠蔽日”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宁静,如在描述森林、公园或庭院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园艺、林业或环境科学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植被的覆盖情况。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描述的具体景象和情感色彩,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描述的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景象。
“浓翠蔽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浓翠”和“蔽日”两个词组成,分别描述了颜色的浓烈和遮蔽的效果。在古代文学中,这个成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用以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壮观。
在**文化中,绿色常被视为生命和自然的象征,因此“浓翠蔽日”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宁静和愉悦的,因为它描绘的是一个美丽而和谐的自然景象。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远离城市喧嚣,置身于大自然中的宁静体验。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遇到一片浓翠蔽日的森林,那种被大自然包围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浓翠蔽日,林间小径幽深,鸟语花香,心随自然悠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茂密的森林,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听觉上,可能是鸟鸣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canopy of green”或“a dense forest blocking the sun”,虽然不如“浓翠蔽日”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相似的景象。
“浓翠蔽日”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情感色彩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
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紫深。
1.
【浓】
(形声。从水,农声。本义:露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浓,露多也。 、 《诗·小雅·蓼萧》-零露浓浓。
【组词】
浓浓
2.
【翠】
(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
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
【组词】
翠以羽自残、 翠毛、 翠羽、 翠禽
3.
【蔽】
(形声。从艸,敝声。本义:小草)。
遮住,遮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此字本训盖覆也。”-蔽,蔽蔽小草也。 、 《广雅》-蔽,障也,隐也。 、 《周礼·巾车》。注:“车旁御风尘者。”-蒲蔽。 、 《管子》。注:“所以捍车马。”-乘马其蔽五。 、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 、 《老子》-故能蔽不新成。 、 楚·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 、 《史记》-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阴翳蔽日。
【组词】
隐蔽、 屏蔽;蔽天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