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6: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6:47
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概念,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它主张个人利益应优先于集体或社会利益,并认为个人成就和自我实现是社会进步的关键。
个人主义一词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在法国大革命后,随着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重视而兴起。它在20世纪传播到美国,成为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美国,它被视为国家精神的一部分。然而,在东方文化中,如**和日本,集体主义更为突出,强调社会和谐和集体利益。
个人主义可能引发正面的联想,如自由、独立和创新,但也可能引发负面的联想,如自私、孤立和缺乏合作精神。
在团队工作中,我曾遇到一个过于个人主义的同事,他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这导致团队合作受阻。
诗歌: 在自由的风中,我歌唱, 个人主义的光芒, 不畏束缚,不惧枷锁, 只为心中的梦想。
视觉:个人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的登山者,独自攀登高峰,追求个人目标。 听觉:音乐中,个人主义可能与摇滚乐的独立精神相联系,如鲍勃·迪伦的歌曲《Blowin' in the Wind》。
在英语中,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与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形成鲜明对比。在汉语中,个人主义对应的概念可能是“个人至上”,而在日语中,可能对应“個人主義”。
个人主义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概念,它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影响。了解个人主义不仅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化,也有助于反思和平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个人主义的用法和内涵,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在某些党员中还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
1. 【个】 用于“自个儿”(zìgěr)。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