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5:57
外力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来自外部的作用力或影响。在物理学中,它通常指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这些力不是由物体自身产生的,而是来自外部环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外力可以指任何外部因素对个人、组织或社会的影响。
外力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直接表达了“来自外部的力量”的概念。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侧重于自然界的力量,如风、水等。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包括社会和人为的影响。
在东方哲学中,外力常常与“天命”或“命运”相联系,强调个人或国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对。在西方文化中,外力可能更多地与个人自由意志和选择相对立,强调个人对抗外部压力的能力。
外力 这个词汇可能引发一种无力感或挑战感,尤其是在面对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时。它也可能激发一种抵抗或适应的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外力可能体现在各种形式,如家庭、工作环境的压力,或是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例如,面对职场的外力,个人可能需要调整策略或增强自身能力以适应。
在诗歌中,外力可以被用来描绘自然界的壮丽或人类的坚韧:
山川不语,外力雕琢其形; 人心不灭,内力铸就其魂。
外力 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灾害的画面,如飓风、地震,或是宏伟的自然景观,如高山、大海。在音乐中,可能联想到交响乐中的强烈和弦,象征外部世界的冲击。
在英语中,外力 可以对应为 "external force" 或 "outside influence"。在不同文化中,对外力的理解和应对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和哲学思想。
外力 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不仅在物理学中有明确的定义,在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理解外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外部世界的影响,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外力的不同用法和含义,可以增强我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力。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