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0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02:20
外出:指离开家或常住地,到外面去,通常是为了工作、学*、娱乐或其他目的。
“外出”由“出”和“外”两个字组成,“出”表示离开,“外”表示外面。在古代汉语中,“外出”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外出”常常与家庭团聚的节日(如春节)形成对比,因为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家而不是外出。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外出工作成为许多人的常态。
“外出”通常带有一种探索和自由的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新的经历、遇见新的人或逃离日常生活的压力。
个人经历中,外出旅行常常是放松和充电的方式,也是拓宽视野和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
在诗歌中,“外出”可以被用来象征心灵的解放:
阳光下,我外出, 脚步轻盈,心自由。 每一步,都是新的开始, 每一刻,都是未知的探索。
在英语中,“外出”可以对应为“go out”或“leave home”,在不同的文化中,外出的意义和频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北欧国家的人们可能更倾向于户外活动。
“外出”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承载了探索、自由和变化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外出”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情感。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