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0:50
折射角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线在两个介质界面上的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在物理学中,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斯涅尔定律(Snell's Law)描述,即 ( n_1 \sin(\theta_1) = n_2 \sin(\theta_2) ),其中 ( n_1 ) 和 ( n_2 ) 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 是入射角,(\theta_2) 是折射角。
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光学和工程学中,折射角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描述光的行为和设计光学器件。在文学中,折射角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变化或视角的转变。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讨论科学话题时。
同义词:折射角度、折射偏角 反义词:入射角(在光学讨论中)
“折射角”一词源自拉丁语“refringere”,意为“打破”,后来演变为“refractio”,意为“折射”。在17世纪,随着光学的发展,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在科学教育中,折射角是理解光行为的关键,对于培养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在社会文化层面,折射角的概念可能被用来象征个人观点或社会观念的转变。
折射角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晰和精确,因为它涉及到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在情感上,它可能与好奇心和探索欲相关,因为它揭示了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折射角的概念可能不常直接应用,但在理解眼镜、相机镜头或水下物体的行为时,这个概念变得非常有用。
在诗歌中,折射角可以用来比喻人生的转折点:
光在水中折射, 如同人生在转折, 每个角度, 都是新的视野。
折射角可以让人联想到水面上光线的闪烁,或是玻璃窗上阳光的折射。视觉上,它可能与彩虹或光斑相关。听觉上,可能与宁静的水面或清脆的玻璃声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ngle of refraction”,德语中的“Brechungswinkel”,折射角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科学知识的国际性和普遍性。
折射角作为一个科学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中至关重要,也在文化和创造性表达中具有潜力。了解和应用折射角的概念,可以增强我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并在多种语境中丰富我们的表达。
1.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
2.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3.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