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7:30
有例可援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有例子可以援引”,基本含义是指在讨论或论证时,可以引用已有的例子作为依据或支持。这个成语强调了在表达观点或进行辩论时,引用具体实例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例可援 的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细微差别上主要体现在语气和语境上,但核心意义都是关于是否有具体实例或依据来支持论点。
有例可援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其中的“例”指的是例子或案例,“援”指的是援引或引用。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经典著作中就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有例可援 强调了实证和具体例证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实践和实例往往被视为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个成语在的教育和学术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例可援 这个成语给人以严谨、有根据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的态度。在情感上,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知识和事实的尊重,以及对逻辑和理性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有例可援 这个成语来支持我的观点。例如,在讨论某个社会问题时,我会引用相关的研究或历史**来增强我的论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历史长河中,有例可援,
智慧之光,照亮前行的路。
有例可援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中堆满书籍的场景,或者是学者在研究室中认真查阅资料的画面。在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翻阅纸张的声音或是学者讨论时的严谨语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re are precedents to support this”或“There are examples to cite”,这些表达都强调了引用例证的重要性。
有例可援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我的观点,还让我意识到在论证时引用具体实例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价值。
惟生传则自古有之,如韩昌黎之于何蕃,司马温公子之于范镇,有例可援。
只要是~的事情,都可以答应。
1. 【有】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
3. 【可】
4.
【援】
(形声。从手,爰(yuán)声。本义:拉,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援,引也。 、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 《礼记·缁衣》-不援其所不及。 、 《礼记·中庸》-不援上。 、 《豆棚闲话》-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 、 《左传》-右抚剑,左援带,命驱之出。
【组词】
援及、 援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