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37:17
“有借无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借了东西却不归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借了别人的东西却不守信用,不归还的人。它强调的是一种不守信用的行为,通常带有贬义。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描述一个贪婪或不诚实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或讽刺那些不守信用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可能涉及到合同违约或债务不还的问题。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简单,直接由“有借”和“无还”两个词组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诚信的基本要求和期望。
在**传统文化中,诚信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品质。因此,“有借无还”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中被广泛使用,用以批评那些不守信用的人。
这个成语通常会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和贪婪的行为,给人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守信用,尊重他人的财产和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朋友或亲戚借了东西却不归还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和失望。
在诗歌中,可以将“有借无还”融入到描述人际关系的诗句中,如:
春风借得桃花面,
秋雨无还泪满襟。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别人的东西却不归还的画面,这种画面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安和愤怒。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讨论或批评这种行为的对话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rrow without returning”或“never return what you borrow”,虽然没有形成固定的成语,但表达的意思是相似的。
“有借无还”这个成语简洁地表达了不守信用的行为,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要重视诚信。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他人的期望和要求。
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后,曹操败弃荆州、南郡、襄阳三城,刘备趁机派兵独占这三座城池,周瑜回师后大怒,派鲁肃去责问诸葛亮。诸葛亮说他是代荆州原主人刘琦管理。刘琦死后,鲁肃去讨还荆州,诸葛亮说待打下西川后再还,鲁肃无奈而返
他借东西向来是有借无还的。
1. 【有】
2.
【借】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也。 、 《广韵》-借,假借也。 、 《晋书·阮裕传》-借无不给。 、 宋·王安石《伤仲永》-借旁近与之。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允修借书。 、 、 、
【组词】
求借、 挪借、 借当、 借当头、 借典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还】
(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还,復也。 、 《尔雅·释言》-还,返也。 、 《诗·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 、 《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 、 《资治通鉴》-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 、 《乐府诗集·木兰诗》-送儿还故乡。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 、 《后汉书·列女传》-复还终业。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南海还。
【组词】
还首、 还云、 还函、 还转、 还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