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1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18:39
可信度(Credibility)是指某人或某事物被认为是可靠、真实和值得信赖的程度。在信息传播、科学研究、商业活动和个人交往中,可信度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关系到信息接收者对信息源的信任程度。
可信度源自拉丁语“credibilis”,意为“值得信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英语中演变为“credibility”,在现代社会中,它被广泛用于评估信息源和个人的信任程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可信度成为区分真假信息的关键因素。在新闻传播和社交媒体中,可信度高的信息源更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和传播。
可信度常与信任、安全感和真实性相关联。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代表着可靠和真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评估信息的可信度,例如在选择新闻来源、购买产品或信任某人的建议时。
在诗歌中,可信度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故事的真实性:
他的话语如晨露般清澈, 可信度高如山岳之巅。
可信度可以联想到稳固的山峰(视觉)和坚定的声音(听觉),这些都是可靠和真实的象征。
在不同语言中,可信度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信任和可靠性——是普遍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credibilidad”与英语中的“credibility”相对应。
可信度是评估信息和个人信任的重要标准,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理解和运用可信度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建立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1. 【可】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3.
【度】
估计,推测。
【引证】
《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诗·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组词】
忖度、 测度;度空儿
衡量。
【引证】
《礼记·王制》。释文:“量也。”-度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