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38
“旷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日子长久”,通常用来形容时间拖得很长,事情迟迟不能解决。基本含义是指某件事情或某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进展或结束的迹象。
在文学作品中,“旷日”常用来描绘战争、谈判或其他长期未决的**,强调时间的漫长和过程的艰辛。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旷日”来形容等待或拖延的情况,表达对时间流逝的不耐烦或无奈。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这个词可能用来描述长期未决的案件或谈判。
同义词:
反义词:
“旷日”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可能用来形容天文学上的长时间观测或等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描述任何长时间未决的情况。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使用更加广泛,涵盖了各种长期未决的场景。
在**文化中,“旷日”常常与耐心和毅力联系在一起,因为长期的等待和坚持被视为一种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长时间的拖延往往被视为效率低下或不负责任的表现。
“旷日”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无奈和焦虑。它让我联想到长时间的等待和不确定性,这种感觉往往令人不安和疲惫。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旷日持久的项目,由于各种原因,项目进展缓慢,团队成员都感到沮丧和疲惫。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旷日”这个词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旷日”:
旷日持久的等待, 如同沙漠中的旅人, 渴望着绿洲的慰藉。
视觉上,“旷日”让我联想到无尽的沙漠或漫长的海岸线,象征着时间的无限延伸。听觉上,它可能与缓慢而沉重的鼓声相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沉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ag on”或“protracted”,它们也有长时间拖延的意味,但“旷日”更强调时间的漫长和未决的状态。
通过对“旷日”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情感色彩。这个词不仅描述了时间的漫长,还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2.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