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0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09:53
“冷意”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寒冷的感觉或氛围。它通常用来描述气温低或环境给人带来的寒冷感,也可以比喻性地描述某种冷淡、疏远的情绪或态度。
“冷意”由“冷”和“意”两个字组成。“冷”字源自古代汉语,表示温度低;“意”字表示感觉或情绪。随着语言的发展,“冷意”逐渐被用来形容寒冷的感觉或氛围。
在**文化中,寒冷往往与孤独、凄凉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因此“冷意”也常被用来表达这种情感。在社会交往中,“冷意”也可能指代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或冷漠。
“冷意”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不安、恐惧或孤独。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冬夜、荒凉的景象或冷漠的人际关系。
在个人经历中,“冷意”可能与某个寒冷的冬日早晨或某个冷漠的人际互动相关联。例如,回忆起某个冬天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的冷意让人难以忘怀。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冷意如刃,划过心间,留下无尽的寂寥。”
在英语中,“coldness”或“chill”可以对应“冷意”,但它们在情感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chill”在英语中也可能指恐惧的感觉。
“冷意”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既可以描述物理上的寒冷,也可以表达情感上的冷漠。它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传达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冷意”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