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8:02
“冷心冷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心肠冷酷,面部表情冷漠。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和热情,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冷心冷面”常用来描绘那些性格孤僻、不易接近的人物形象,如某些小说中的反派角色或性格复杂的主角。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冷漠态度,或者是对某人一贯性格的描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人的社交行为模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冷酷程度和情感色彩的深浅,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强调的是热情和友好。
“冷心冷面”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的描述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性格特征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仁爱”和“和谐”,因此“冷心冷面”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负面色彩。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或人际交往能力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孤独和排斥。在表达时,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总是冷心冷面,对团队的合作和氛围产生了负面影响。后来,我们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帮助他改善了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冷心冷面的人啊,你的心是否也被冰封?”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张没有表情的面孔,听觉上,可能是寂静无声的环境,没有温暖的话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ld-hearted”或“stone-faced”,它们在意义上与“冷心冷面”相似,但文化内涵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冷心冷面”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性格和情感状态时非常有用,但它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需要注意词汇的选择,避免给人留下不必要的负面印象。
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4.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