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0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02:09
“下泻”一词通常用于描述液体或物质快速、大量地向下流动或排泄的情况。在医学领域,它特指腹泻,即肠道**加快,导致粪便中的水分增加,形成稀便或水样便。
“下泻”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泻”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泻”已有流动、排泄的含义,与“下”结合后,强化了向下流动的意象。
在中医理论中,“下泻”被视为一种病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现代社会,由于饮食*惯和环境变化,下泻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下泻”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不适和紧急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身体的不适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个人经历中,曾因食物不洁导致下泻,深刻体会到及时就医和调整饮食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雨如泪,悄然下泻,洗净尘世的烦忧。”
在英语中,“下泻”可以对应为“diarrhea”,在不同文化中,对这一症状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下泻”一词在描述流动和排泄状态时非常形象,无论是在医学、文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泻】
倾泻。
【引证】
《玉篇》-泻,倾也。 、 《周礼·地官·稻人》-以浍写(泻)水。 、 宋·陆游《雨夜》-急雨如河泻瓦沟,空堂卧对一灯幽。
【组词】
泻泪、 泻溜、 泻月、 泻润
倾注;倾倒。
【引证】
《水浒全传》-吟诗欲泻百重愁。
【组词】
泻注、 泻盆、 泻辩、 泻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