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4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42:29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过河时,为了防止跌倒或溺水,一边摸索河底的石头一边前行。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未知或复杂的情况时,采取谨慎、试探性的方法逐步前进,以确保安全或成功。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谨慎态度和逐步探索的精神。在口语中,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在处理新问题或不熟悉的事务时的谨慎和试探性方法。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在实施新政策或改革时的渐进式方法。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人们在实际过河时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形容人们在面对未知或复杂情况时的谨慎态度。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改革开放初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谨慎和试探性方法。它反映了**人民在面对新挑战时的智慧和勇气。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谨慎和稳重。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未知时的冷静和理性,以及在困难面前不慌不忙的态度。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面对一个新项目时,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通过逐步试探和调整,最终成功地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未知的河流中,
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每一步都充满智慧,
每一次试探都是勇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河中摸索前行的画面,给人一种谨慎和稳重的感觉。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缓慢、旋律平稳的音乐,以增强这种谨慎和稳重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el one's way”或“proceed with caution”,它们都传达了在不确定情况下谨慎前行的意思。
“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在面对新挑战时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生动地使用它。
我们只有~,谨慎从事。
1.
【摸】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
【组词】
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 摸挲、 摸牌
2.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
3.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4.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5.
【过】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引证】
《左传·襄公四年》-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姓,过国之后。
6.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