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6:59
泼妇骂街: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女性在公共场合大声、无礼地责骂他人,通常用来形容女性行为粗鲁、无理,缺乏教养。
“泼妇骂街”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女性行为的一种负面评价,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和接受度也在逐渐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女性被期望温柔、贤淑,因此“泼妇骂街”这样的行为被视为不符合社会规范。随着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这种对女性行为的负面标签逐渐受到质疑。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无理取闹、缺乏教养的形象。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女性的整体印象,尤其是在性别平等的讨论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尽量避免使用这样的词汇,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色彩。相反,我会用更中性的词汇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泼妇骂街”作为一种象征,用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抗议或对传统束缚的反抗。
想象一个街头,一个女性大声责骂,周围人纷纷避开,这种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嘈杂、混乱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hrew”(泼妇),但在使用上可能更加中性,不一定带有性别歧视的意味。
“泼妇骂街”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注意语言的性别平等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避免使用带有性别歧视的词汇,而是寻求更中性和包容的表达方式。
对政敌或争论的对方有着诚恳的礼貌,一点没有泼妇骂街的恶习气。
你不能学~。
1.
【泼】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同本义。
【引证】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组词】
泼丢泼养、 泼撒、 泼水难收、 泼污水、 泼油救火、 泼散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
3.
【骂】
(形声。从吅&X({xuān}),马声。吅,喧闹声。本义:用粗语或恶意的话侮辱人)。
同本义。
【引证】
《世说新语·方正》-对子骂父。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群怪聚骂。 、 《史记·魏公子列传》-窃骂侯生。
【组词】
斥骂、 咒骂、 笑骂、 辱骂
4.
【街】
(形声。从行,圭声。“街”,小篆象纵横相交的十字路。本义:四路相通的大道)。
城市的大道,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区段。
【引证】
《说文》-街,四通道也。 、 《三苍》-街,交道也。 、 张衡《西京赋》-街衢相经。 、 《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 、 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 、 《庄子·徐无鬼》-适通渠公之街。 、 《管子·五行志》。注:“街犹阴阳多也。”-六多所以街天地也。
【组词】
大街小巷;街市、 街鼓、 街基、 街道厅、 街官、 街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