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0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02:47
沙尘暴: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强风将地面沙尘和尘土卷起,形成可见的尘埃云。这种现象可以导致能见度急剧下降,对人类健康、交通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沙尘暴一词在中文中直接描述了现象本身,其词源较为直观。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和关注度逐渐增加。
在**西北地区,沙尘暴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广泛关注。
沙尘暴往往给人带来不便和困扰,如呼吸困难、视线受阻等。同时,它也可能引发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环境变化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沙尘暴可能是一次难忘的天气**,如在学校停课或在家中紧闭门窗的经历。
在诗歌中,沙尘暴可以被描绘为自然界的狂野之舞,带来一种原始而震撼的美感。
沙尘暴的视觉联想通常是漫天的黄沙和模糊的景象,而听觉联想则是风声呼啸和沙粒摩擦的声音。
在英语中,沙尘暴通常被称为“sandstorm”或“dust storm”,其描述和关注点与中文中的沙尘暴相似。
沙尘暴作为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对沙尘暴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 【沙】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3.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