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1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12:20
“作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种动作或行为的实施或发生。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机械或装置的运作,或者生物体的行为反应。
“作动”一词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在中国文化中,“作动”可能与勤劳、积极的行为态度相关联,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和效果。
“作动”一词给人以积极、动态的联想,可能激发人们对行动和效率的正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作动”来描述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特别是在解释复杂机械系统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万物作动,生命的旋律在晨风中轻轻奏响。”
想象一台大型机械的作动,伴随着金属的摩擦声和液压的流动声,形成一种强烈的工业美感。
在英语中,“作动”可以对应为“actuate”或“operate”,在不同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词汇。
“作动”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多种语境,特别是在描述动态行为和机械运行时。它在语言表达中提供了精确性和专业性,对于理解和描述复杂系统尤为重要。
1.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