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1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7:35
灶堂:指厨房中用于烹饪的炉灶部分,通常是指放置锅具进行烹饪的区域。在传统的中式厨房中,灶堂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炉灶,或者是一个在地面上的火坑,用于生火做饭。
灶堂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灶”指的是炉灶,“堂”则有空间或区域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作一个具体的厨房术语。
在**传统文化中,灶堂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与家庭的基本生活和食物准备紧密相关。在一些地区,人们还会在特定的节日向灶神祈福,希望家庭和睦、食物充足。
灶堂常常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母亲或祖母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给人一种温馨和安心的感觉。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灶堂是家中最热闹的地方,尤其是在春节前夕,全家人围坐在灶堂旁,一起包饺子,那种温馨的氛围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可以将灶堂比喻为家的中心,如:“灶堂燃起的不仅是火焰,还有家的温暖和爱的味道。”
想象一下,一个传统的灶堂,炉火熊熊,锅中的食物冒着热气,这种场景往往伴随着食物的香味和柴火的噼啪声,给人一种温馨和满足的感觉。
在不同的文化中,灶堂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厨房的烹饪区域可能更多地与现代化的炉灶和烤箱相关联,而在一些非洲或亚洲的乡村地区,灶堂可能仍然是一个简单的火坑。
通过对“灶堂”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与家庭、食物和文化相关的情感和概念。
1.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
2.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