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4:0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08:14
灶婢(zào b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厨房中工作的女仆或女佣。在古代**,灶婢通常是指那些专门负责烹饪、清洁厨房和准备食物的女性仆人。
灶婢这个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灶”指的是厨房或炉灶,“婢”则是指女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厨师”或“厨房工作人员”等词汇。
在古代**,灶婢是家庭中的底层劳动者,她们的工作往往不被重视,社会地位较低。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劳动者的态度和家庭结构的特点。
灶婢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勤劳、默默奉献的形象,也可能引发对古代社会不平等和劳动阶级困境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已经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传统家庭或特定文化背景下,可能仍有人使用或提及。
在创作中,可以将灶婢作为一个象征,代表那些在社会中默默付出、不被重视的人群。例如,在诗歌中可以这样写:
灶婢的双手,温暖了岁月的寒冷, 她们的汗水,滋养了家的温馨。
灶婢可能让人联想到厨房的烟火气息、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以及忙碌的身影。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厨房女仆”或“家庭帮工”,但具体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灶婢这个词汇虽然已经不太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部分历史和文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背景。
1.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
2.
【婢】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引证】
《说文》-婢,女之卑者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使婢子侍执巾栉。 、 《礼记·檀弓》。注:“妾也。”-使吾二婢子夹我。 、 《礼记·内则》。注:“所通贱人之子。”-父母有婢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先大母婢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为婢仆所惑。
【组词】
婢婿、 婢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