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3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38:35
“口角流涎”字面意思是指嘴角流出唾液。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人在某些情况下,如生病、极度疲劳、精神错乱或醉酒时,无法控制地让唾液从嘴角流出。
在文学作品中,“口角流涎”可能被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悲惨或无助状态,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看起来很疲惫或不整洁。在医学或心理学领域,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些病症的症状。
同义词:流涎、唾液外溢 反义词:唾液控制、口齿清晰
“口角流涎”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直接反映了其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口角流涎”通常与负面形象或不健康状态相关联,因此在描述人物或情境时,可能会带有一定的贬义。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疾病或不良状态相关联。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需要帮助或照顾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见过一位老人因为中风后遗症,口角流涎,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口角流涎”来描绘一个疲惫的旅人:
夜深人静,旅人独行, 月下身影,口角流涎。 疲惫不堪,心事重重, 一步一印,梦回故乡。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躺在床上,面容憔悴,嘴角有唾液痕迹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深夜里,寂静中偶尔传来的轻微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ooling at the corners of the mouth”,其使用情况和含义与中文中的“口角流涎”相似。
“口角流涎”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描述特定生理现象的词汇,其使用通常与负面或不健康的状态相关。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情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学生睡法,饱饭靠椅,口角流涎,自喜以谓得其妙。
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就要去吃。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角】
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 、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 、 《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 、 《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 、 《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 解力、 口角
3.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4.
【涎】
(形声。从水,延声。本义:唾沫,口水)。
同本义。
【引证】
《三苍》-涎,小儿唾也。 、 郭璞《江赋》-喷浪飞唌(涎)。 、 柳宗元《三戒》-群犬垂涎。
【组词】
口角流涎;垂涎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