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2:17
泮宫(pàn gō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的学校,特指周代设立在诸侯国中的学校。泮宫是古代贵族子弟学*的地方,也是举行一些重要礼仪的场所。
泮宫一词源自周代,泮水是指环绕学校的半圆形水池,宫则指建筑群。随着时间的推移,泮宫逐渐成为古代学校的代名词,但其具体形态和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在古代*,泮宫不仅是教育场所,也是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象征。贵族子弟在泮宫学,接受礼仪和文化的熏陶,这对维护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泮宫一词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学问和礼仪。它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古代教育制度的思考。
在参观古代遗址时,我曾看到泮宫的复原模型,这让我对古代教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学府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泮宫古韵长,书声绕梁香。学子心怀志,礼仪传四方。”
泮宫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古朴的建筑、环绕的水池和书卷气息。听觉联想可能是朗朗的读书声和悠扬的古琴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教育机构如古希腊的Academy或古印度的Gurukul,虽然名称和形式不同,但都承载着类似的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
泮宫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教育的记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泮宫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并在创作和交流中灵活运用。
1.
【泮】
(形声。从水,半声。本义: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或作为学宫的宫殿 。也称泮宫)。
同本义 。西南为水,东北为墙,一半有水,一半无水。
【引证】
《说文》-泮,诸侯饷射之宫。西南为水,东北为墙。 、 《礼记·明堂位》-泮宫,周学也。
【组词】
泮宫、 泮乡、 泮池
2.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