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1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15:44
徙置(xǐ zh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迁移、搬迁或重新安置。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将人员、物品或建筑物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尤其是在政府或组织的安排下进行的集体搬迁。
徙置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徙”意为移动,“置”意为放置或安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有组织的搬迁行为。
在**历史上,徙置常常与政府的政策相关,如古代的徙民政策或现代的城市重建项目。这些政策往往涉及***的人口迁移,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徙置可能引起人们对稳定性和归属感的担忧,因为它通常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和社区。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包括不安、失落或对新开始的期待。
个人经历中,徙置可能是一次搬家经历,或是见证社区因城市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体验。
在诗歌中,徙置可以用来象征人生的变迁和成长:
岁月如梭,徙置无常, 旧梦已逝,新篇待张。
徙置可能让人联想到搬家时的忙碌场景,或是人们在新的居住地建立家园的画面。声音上,可能伴随着搬家卡车的轰鸣声和家具的摩擦声。
在不同文化中,徙置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搬家(relocation)可能更多地与个人选择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徙置可能更多地与政府政策或社会变迁相关。
徙置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移动,还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徙置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的多样性。
1.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
2.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置,赦也。 、 《汉书·尹赏传》。注:“放也。”-见十置一。 、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 《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