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4:50
徙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迁都”,即一个国家的首都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这通常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或文化等多种因素的考虑。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徙都可能被用来象征政权更迭、国家兴衰或历史变迁。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徙都可能被提及作为历史的讨论,或者对当前政治动态的评论。 专业领域**:在政治学、历史学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徙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涉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
同义词:迁都、移都 反义词:定都
词源:徙都一词源自汉语,“徙”意为迁移,“都”指首都。 演变:随着历史的发展,徙都的概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变化,从古代的帝王迁都到现代的国家战略性迁移。
意义和影响:徙都往往是一个国家历史上的重大**,可能改变国家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文化中心。
情感反应:徙都可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国家未来的期待或担忧。 联想:徙都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著名的迁都**,如唐朝的长安迁都洛阳。
经历或故事:在历史课上学*到关于徙都的知识,对国家的历史变迁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歌:
历史长河中,徙都几度春,
长安洛阳间,繁华梦一场。
视觉联想:徙都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城市迁移的画面,如帝王的车队、民众的迁徙。 听觉联想:徙都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纪录片中的旁白,讲述着迁都的故事。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在英语中,徙都可以对应为“relocate the capital”或“move the capital”。
理解:徙都是一个涉及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概念,了解它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国家的历史和发展。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徙都是一个重要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对历史和政治的认知。
1.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
2.
【都】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引证】
《说文》-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 、 《周礼》-距闰王百里为都。 、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 、 《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
【组词】
都鄙、 都家、 都亭、 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