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4:17
“公尔忘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忘记个人利益。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即个人在追求公共利益时,能够忽略甚至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
“公尔忘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公尔忘私”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被进一步强调,成为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崇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为了更大的利益而牺牲小我的人。它激励人们在面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公尔忘私,不仅在课堂上尽心尽力,还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辅导,不求任何回报。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公尔忘私,心怀天下,一腔热血,铸就辉煌。”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医生在疫情前线日夜奋战,背景音乐是激昂的进行曲,这样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强化了“公尔忘私”的精神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elflessness”或“altruism”,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了个人对他人或社会的无私奉献。
“公尔忘私”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标准,也是一种社会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无私奉献的精神。
[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若说是为了国法,所以~,然而姓朱的却又明明为着升官发财,才出首的:所以有点看不起这个人。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私】
(形声。从禾,厶(sī)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