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7:03
凝重 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气氛、态度或表情等显得沉重、严肃,缺乏轻松和活泼的特质。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庄重、严肃的氛围或情感状态,暗示着某种程度的压抑或重要性。
“凝重”一词源自汉语,由“凝”和“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凝”有凝结、凝聚之意,“重”则表示重量或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形容气氛或情感状态的词汇。
在中华文化中,“凝重”常与礼仪、尊重和严肃性联系在一起。在正式场合或重要**中,保持凝重的态度被视为对场合的尊重。
“凝重”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压抑和沉重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深沉的思考、重大的责任或悲伤的情感。它影响着人们对情境的感知和表达方式。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时感受到了凝重的气氛,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沉重和悲伤。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凝重”:
夜幕低垂,星辰凝重,
寂静中,思绪如潮涌。
心中的重担,无声诉说,
凝重的夜,承载着无尽的忧愁。
在英语中,“凝重”可以对应为“solemn”或“grave”,它们在描述气氛或情感状态时也有类似的含义。
“凝重”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气氛和情感状态,还反映了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凝重”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