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2:43
词汇“捐廉”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捐”和“廉”两个字来理解。
结合这两个字,我们可以推测“捐廉”可能指的是一种行为,即在保持廉洁的前提下进行捐赠。
由于“捐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强调一个人在捐赠时的廉洁行为;在口语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汇,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由于“捐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是虚构的:
由于“捐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
在强调廉洁和诚信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捐廉”这样的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强调捐赠行为的道德高尚。
“捐廉”这个词汇可能会给人带来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强调了道德和责任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捐廉”这个词汇,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描述类似的行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捐廉之手,温暖如春,
廉洁之心,照亮人间。
由于“捐廉”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与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相关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道德行为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
“捐廉”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强调了捐赠行为中的廉洁和道德,这在任何社会文化中都是值得推崇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道德行为。
1.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
2.
【廉】
(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仄也。 、 《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设席于堂廉东上。 、 《汉书·贾谊传》-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