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4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44:49
乡宴:字面意思是指在农村或乡镇中举办的宴会,通常是为了庆祝节日、婚嫁、丰收或其他重要社区活动。这种宴会往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宴一词源于**古代农村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变化,但核心的社区庆祝和共享精神一直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乡宴是社区凝聚力的体现,也是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一种饮食活动,更是一种社会交往和文化表达。
乡宴让人联想到温馨、和谐的乡村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它唤起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怀念和对简单快乐的向往。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乡宴是家庭团聚和邻里互动的重要时刻。每当村里有大型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参与筹备,共同享受这份欢乐。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乡宴”:
月光洒满乡间小路,
乡宴的灯火温暖如初。
桌上摆满家乡的味道,
笑声中流淌着岁月的甘露。
想象一幅画面:夜幕下,乡村广场上灯火通明,人们围坐在长桌旁,欢声笑语,食物的香气四溢。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满足。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社区庆祝活动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西方的“社区聚餐”或“节日庆典”,但核心的社区共享和庆祝精神是相似的。
乡宴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社交活动,更是乡村文化和社区精神的象征。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语言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宴】
(形声。从宀(mián),妟(yàn)声。“宀”表示房屋,“妟”是“安”意思,也有表意作用。本义:请人吃饭喝酒,聚会在一起喝酒吃饭 )。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当为宴飨正字,亦作醼,作讌。-宴,安也。 、 《易·需》。郑注:“宴,享宴也。”-君子以饮食宴乐。 、 《汉书·陈汤传》引诗六月-吉甫宴喜。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宾客大宴。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宴。 、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添酒回灯重开宴。
【组词】
宴犒、 宴赏、 宴饯、 宴好、 宴衍、 宴位、 宴笑、 宴娱、 宴饫;宴歌、 宴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