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7:06
探幽穷赜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探、幽、穷、赜。字面意思分别是:
基本含义是指深入探索深奥隐秘的道理或知识。
在文学作品中,探幽穷赜 常用来形容对学问或知识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在哲学、历史、文学等领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学术讨论或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表达深度探索的恰当词汇。
同义词:
反义词:
探幽穷赜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献,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它体现了古代学者对深奥知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学术和文学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追求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探幽穷赜**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对深奥知识的深入探索和理解。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被鼓励,尤其是在学术研究和创新领域。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的学者和科学家,他们的精神和努力令人钦佩。
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我经常需要阅读和研究复杂的理论和概念。探幽穷赜 这个成语激励我不断深入探索,努力理解每一个细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探幽穷赜,
每一滴水珠,都藏着宇宙的秘密。
视觉上,探幽穷赜 让我联想到深邃的星空和无尽的海洋。听觉上,它可能与深沉的交响乐或宁静的夜晚相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delve into the depths" 或 "explore the intricacies",虽然不完全等同,但传达了类似的深入探索的概念。
探幽穷赜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表达深入探索的词汇,它还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有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隐也。 、 《太玄·中》。注:“隐也。”-昆仑旁薄幽。 、 《周书·谥法》-雍遏不通曰幽。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以致其幽。
退隐;潜藏。
【引证】
《礼记》-幽居而不淫。 、 《战国策》-南阳之弊幽。
【组词】
幽隐、 幽士、 幽女
3.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
4.
【赜】
(形声。从匜(yí),责声。匜,下巴。本义:深奥,玄妙) 同本义。
【引证】
《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