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1:3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1:37:33
探察: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验来发现或了解某事物。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的、深入的探索行为,目的是获取信息或理解未知。
“探察”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探”和“察”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它常用于军事或政治领域,表示对敌情或民情的深入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应用范围扩大到科学、文学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社会,“探察”常与侦探、科学家等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对未知的追求和对真相的执着。在文化作品中,它常被用来构建悬疑或探索的氛围。
“探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好奇和兴奋,因为它涉及对未知的探索和发现。它激发人们对新事物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使用“探察”来描述我对一个新城市的探索,通过深入了解其历史和文化,我获得了更丰富的体验。
在诗歌中,“探察”可以被用来形容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在心灵的深处,我探察, 寻找那失落的自我, 每一道光,每一阴影, 都是我旅程的见证。
在英语中,“探察”可以对应为“investigate”或“explore”,虽然它们在某些情境下可以互换使用,但“investigate”更侧重于调查和研究,而“explore”则更强调探索和发现。
“探察”是一个充满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丰富的内涵和应用。通过对“探察”的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激发人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方面的作用。
1.
【探】
(形声。从手,罙(shēn)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探,远取之也。 、 《尔雅》。注:“摸取也。”-探,取也。 、 《铨言》。注:“捉筹也。”-必探筹而定分。 、 《书·多方》-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 、 《论语·季氏》-见不善如探汤。 、 《荀子·君道》-不待探筹投钩而公。 、 《列子·汤问》-日中如探汤。 、 《聊斋志异·促织》-探石发穴。
【组词】
探丸、 探囊
2.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