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3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38:25
词汇“克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检索,没有找到确切的标准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克”和“壮”两个字的含义,尝试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结合这两个字,“克壮”可以理解为克服困难,使自己或事物变得更加强壮或壮大。
由于“克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强和有力。在口语中,可能不会直接使用这个词,而是用更常见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由于“克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通常,“克”和“壮”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中华文化中,强调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受到推崇的。因此,“克壮”这样的词汇可能在一些励志或教育类的文本中出现,用以激励人们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强。
“克壮”这个词可能会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由于“克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过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克壮”来表达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风雨中,我克壮前行,
不畏艰难,不惧挑战,
心中的火焰,永不熄灭。
“克壮”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励志的电影场景,如主角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最终取得成功的画面。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激昂的进行曲,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由于“克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没有直接的比较对象。
尽管“克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所蕴含的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普遍受到推崇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壮】
(形声。从士,爿(pán)声。本义:人体高大,肌肉壮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壮,大也。 、 《广雅》-壮,健也。 、 《方言》-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 、 《礼记·曲礼》-三十曰壮。 、 《史记·项羽本纪》-壮士,赐之卮酒。 、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 、 《逸周书》-男气壮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壮哉我中国少年。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三小姐长远勿见,好像壮仔点哉。
【组词】
壮浪、 壮盛、 壮勇、 壮武、 年轻力壮;兵强马壮;壮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