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2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25:51
词汇“克厌”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似乎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定义和可能的语境来进行分析。
假设“克厌”是一个合成词,由“克”和“厌”组成。其中,“克”可能指克服或克制,“厌”通常指厌恶或厌倦。因此,“克厌”可能指的是克服厌恶或厌倦的情绪。
由于“克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如果它是新造词或特定领域的术语,可能需要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
在鼓励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文化背景下,“克厌”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强调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克厌”可能让人联想到坚韧不拔和自我超越的情感,激发人们在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需要在不喜欢或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去的经历,这时“克厌”的概念可以提供心理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克厌”来表达一种内心的斗争和最终的胜利:
在厌倦的海洋中,我学会了克厌,
每一波浪潮,都是我成长的阶梯。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风雨中坚定前行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激励人心的音乐或演讲。
由于“克厌”不是一个广泛认知的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适用。
尽管“克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但通过假设的定义和可能的语境,我们可以看到它在表达克服困难和厌倦情绪方面的潜力。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厌】
(形声。从厂(hǎn),猒(yàn)声。厂,象山崖石穴形。《说文》:“厌,笮也。”意思是“压”。由“犬、肉、甘”三部分合起来,会意,表示“吃饱”、“满足”。本义:吃饱)。
饱,满足 同: 餍
【引证】
《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厌。 、 宋·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 宋·苏轼《教战守》-求之者无厌。
【组词】
厌极、 厌饫、 厌塞、 厌伪、 厌恋、 厌副、 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