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7:46
外后日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后天之后的第二天”,即比后天再晚一天的日子。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通常直接用“大后天”来表示。
外后日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一些方言或古文中可能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为了营造特定的语言氛围或表达古朴的风格,有时会使用这类词汇。在口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大后天”这样更为简洁和现代的表达方式。
外后日的词源较为传统,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大后天”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
在的传统文化中,对于时间的表达有时会较为细致和繁复,外后日**这样的词汇反映了这一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简化,这类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
外后日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传统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学作品或传统的语言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更倾向于使用“大后天”来表达时间,因为这样更为简洁明了。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利用外后日这个词汇来营造一种古风或特定的语言氛围,例如:
外后日,我将踏上归途, 穿越千年的风霜, 寻找那失落的诗篇。
外后日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日历、时钟或传统的**画,带来一种古朴、宁静的视觉感受。
在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是“day after tomorrow”,而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外后日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表达方式和传统文化的痕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多样性。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3.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