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0:59
“文章伯”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文章”通常指的是书面作品,如散文、论文等;“伯”在中文里可以指代一种尊称,类似于“先生”或“老师”。因此,“文章伯”可能指的是在文章创作方面有深厚造诣或受人尊敬的人。
由于“文章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尊称用于称呼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人。
由于“文章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以下例句可能更多是想象性的:
同义词:文豪、文学大师、笔耕不辍者 反义词:文盲、****者
“文章伯”这个词汇的词源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文章”和“伯”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形容在文章创作方面有特殊地位或成就的人。在古代,可能会有类似的尊称用于文学领域。
在古代**,文学创作被视为高尚的活动,因此在文学领域有成就的人可能会被赋予尊称。然而,“文章伯”这个词汇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常见,可能只在特定的文学圈子或历史文献中出现。
提到“文章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位学识渊博、文笔优美的老学者,给人一种尊敬和敬仰的感觉。
由于“文章伯”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文章伯”用于形容一个在文学创作上有深厚造诣的角色,如在小说或诗歌中:
提到“文章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位老者坐在书桌前,手持毛笔,沉浸在写作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文章伯”的词汇,但类似的尊称可能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如英文中的“literary master”或“wordsmith”。
“文章伯”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对文学创作者的尊重和敬仰。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这个词汇不常用,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是有价值的。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引证】
《说文》-章,乐竟为一章。 、 《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读乐章。 、 苏轼《前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史记·吕太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
【组词】
章夏
3.
【伯】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伯,长也。 、 《诗·邶风 ·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 《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 、 《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 、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访方伯。 、 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组词】
伯氏、 伯兄、 伯氏、 伯歌季舞、 伯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