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5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5:39
词汇“司宫”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尤其是在描述古代宫廷或官职的语境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司宫”字面意思是指管理宫廷事务的官员或机构。在古代,司宫可能负责宫廷的日常运作、礼仪、安全等事务。
“司”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管理、负责,“宫”指宫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官职的名称和职责可能有所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在古代**,司宫是宫廷官僚体系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和权力结构。这一职位通常由宦官担任,他们在宫廷中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
提到“司宫”,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神秘、权力斗争和复杂的礼仪制度。这一词汇可能引发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好奇。
由于这一词汇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与“司宫”直接相关的情境。然而,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观历史遗迹时,可能会了解到这一官职的相关信息。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利用“司宫”这一词汇来描绘古代宫廷的场景和人物,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真实性。
结合古代宫廷的图片或音乐,如宫廷乐曲,可以更好地理解“司宫”这一词汇所代表的氛围和情境。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宫廷,可能存在类似的官职,如宫廷总管(Chamberlain),负责管理宫廷事务。
“司宫”这一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宫廷的组织结构和文化背景。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房屋形。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外围象洞门,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本义:古代对房屋、居室的通称(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宫,室也。 、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 《释文》-古者贵贼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 《礼记·内则》-父子皆异宫。 、 《诗·豳风·七月》-上入执宫功。 、 《易·系辞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 、 《战国策·齐策》-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下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