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47:45
“儿媳妇”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儿子的妻子。在家庭关系中,儿媳妇通常是指与儿子结婚并加入家庭中的女性成员。
在不同的语境中,“儿媳妇”的使用有所不同:
“儿媳妇”一词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其构成由“儿”和“媳妇”两部分组成。在古代,媳妇一词泛指已婚女性,而加上“儿”字则特指儿子的妻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词汇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儿媳妇在家庭中的角色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期望,如孝顺、勤劳和服从。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这些传统角色和期望也在逐渐演变。
对于许多人来说,“儿媳妇”可能唤起关于家庭、传统和责任的联想。在不同的家庭和个体中,这一词汇可能带有正面或负面的情感色彩。
在个人生活中,儿媳妇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她的行为和态度可能对整个家庭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可能成为家庭和谐的关键。
在创作中,可以将“儿媳妇”作为一个角色,探讨她在现代家庭中的角色和挑战,或是通过她的视角展现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在视觉上,儿媳妇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家庭聚会时的欢声笑语。
在不同的文化中,儿媳妇的角色和期望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儿媳妇可能更强调个人自由和平等,而在东方文化中,传统角色和期望可能更为突出。
通过对“儿媳妇”这一词汇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和意义。这一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理解文化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窗口。
1.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2.
【媳】
儿子的配偶
【组词】
贤媳、 童养媳、 令媳、 小媳
弟弟及晚辈亲属之妻
【组词】
孙媳、 弟媳
3.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