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1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10:31
扬帆擂鼓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扬起船帆,擂响战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准备出发或开始行动的情景,尤其是在军事或竞赛的背景下,表示士气高昂、准备充分。
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军事行动中,船帆和战鼓是重要的指挥和动员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准备和开始行动的场景。
在中国文化中,扬帆擂鼓象征着积极进取和充满活力的精神。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挑战时的决心和勇气。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振奋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准备充分、充满信心的场景,激发人们的斗志和进取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重要的开始,如新工作的第一天,或是一个重要项目的启动会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我们扬帆擂鼓,向着梦想的海洋进发。”
想象一幅画面:一艘船在晨光中扬起帆,战鼓声在海风中回荡,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动感和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t sail and beat the drum”,虽然不如中文成语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但也传达了类似的准备和开始的意味。
扬帆擂鼓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富有表现力,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应该充满信心和决心,准备充分地迎接每一个新的开始。
假如我不说明这话,大家断不得知。如今是扬幡擂鼓,弄到人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幡】
(形声。从巾,番声。本义:擦拭写字板的布)。
同本义。
【组词】
幡布
3. 【擂】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