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3:5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3:51:07
词汇“反行两得”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分析:
“反行两得”字面意思是指通过反向行动或思考,达到两个目的或获得双重好处。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表达,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或文化中的术语。
由于“反行两得”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巧妙的策略或智慧的体现。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讨论或情境中。
由于“反行两得”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反行”和“两得”两个词组合而成,表达通过反向行动获得双重好处的意思。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反行两得”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智慧或策略。例如,在强调策略和智慧的文化中,这个词汇可能被赋予更多的正面意义。
“反行两得”可能给人带来积极和智慧的联想,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巧妙和高效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巧妙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尝试运用“反行两得”的思维方式,寻找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带来额外好处的方案。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反行两得”作为一个主题,描述主人公通过巧妙的策略或行动,达到双重目的的故事情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一个人通过反向思考或行动,巧妙地解决问题并获得双重好处的场景。
由于“反行两得”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有类似的表达,但具体词汇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
“反行两得”作为一个表达巧妙策略和智慧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它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沟通的效率和深度。
今以草茅之地,徕三晋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