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8:0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8:08:29
“文责自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作者或发言者对其所创作或发表的内容承担全部责任。这个词汇强调了个人对自己言论的后果负责,无论是在法律、道德还是社会舆论层面。
在文学领域,作者使用“文责自负”来表明自己对其作品中的观点和描述负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提醒某人注意自己的言论可能带来的后果。在专业领域,如新闻学或法律,这个词汇强调了信息发布者的责任和义务。
“文责自负”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人文化,强调文人对自己作品的责任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和信息传播的背景下。
在**文化中,“文责自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与法律规定的言论责任相关联,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个人言论的影响力大大增加,因此这个概念变得更加重要。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肃和责任感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谨慎,考虑到可能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写作和发表公开言论时提醒自己“文责自负”,确保我的言论不会误导他人或造成不良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笔下风云起,文责自负心。
字字皆珠玑,句句显真情。
想象一个严肃的法庭场景,律师在辩论中强调“文责自负”,这个词汇带来的视觉联想是庄重和权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e responsibility for one's words”,但“文责自负”更具有文化特色和历史深度。
“文责自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对自己言论的责任,也反映了社会对***的合理约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更负责任地使用语言。
女医生兴奋起来,这是一个练手的好机会。但是要分清责任,类似~。
1.
【文】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五章以奉五色。 、 《荀子·非相》-美于黼黼文章。 、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斑文小鱼。
【组词】
文驾、 文斑、 文旆、 文绣、 文织、 文鳞
2.
【责】
欠别人的财物 同: 债
【引证】
《周礼·小宰》。司农注:“称责,谓贷子。”-听称责以傅别。 、 《左传·昭公二十年》-薄敛已责。 、 《管子·轻重乙》-使无券契之责。 、 《汉书·淮阳宪王钦传》。注:“假贷人财物未偿者。”-博言负责数百万。 、 《书·金滕》-是有丕子之责于天。 、 《左传·桓公十三年》-宋多责赂于郑。 、 《战国策·齐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 《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3.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4.
【负】
(会意。从人,从贝。本义:恃,即依恃,凭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贪,负其强。 、 《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 汉·贾谊《治安策》-其异姓负彊而动者,汉已幸胜之矣。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守自负年德,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