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2:4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2:41:20
妨碍:指阻止或干扰某人或某事的正常进行,使其不能顺利完成。
“妨碍”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妨”和“碍”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妨”指伤害或不利,“碍”指阻碍。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合并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妨碍”。
在**文化中,“妨碍”常与道德判断相关,如“妨碍公共秩序”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社会交往中,避免妨碍他人被视为基本的礼貌和道德准则。
“妨碍”一词通常带有负面情感,因为它暗示了不顺利或挫败。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挫折、困难和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妨碍,比如交通堵塞妨碍了上班,或者家庭琐事妨碍了个人时间。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规划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妨碍”可以用来比喻生活中的挑战:
生活如河流, 妨碍如礁石, 勇敢前行, 终将到达彼岸。
在英语中,“妨碍”可以对应为“hinder”或“obstruct”。不同文化对妨碍的理解和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是普遍的。
“妨碍”是一个描述阻碍和干扰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注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妨碍。
1.
【妨】
(形声。从女,方声。本义:损害;有害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妨,害也。 、 《国语·越语》-将妨于国家。 、 《楚辞·招魂》-敬而无妨些。 、 《老子》。注:“伤也。”-令人行妨。 、 《荀子·解蔽》-不以自妨也。 、 《论衡·偶会》-贼父之子,妨兄之弟,与此同召。
【组词】
妨要、 妨紊
2.
【碍】
(形声。从石,疑声。本义:妨碍,阻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碍,止也。 、 《通俗文》-限至曰碍。 、 《列子·力命》。注:“止也。”-孰能碍之。 、 《法言·问道》。注:“限也。”-碍诸以礼乐。 、 吴均《与朱元思书》-直视无碍 、 《红楼梦》。-咱们别在这里碍手碍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