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3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33:29
局外人: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不属于某个特定群体或环境的人”,通常指那些与周围环境或社会群体格格不入的人。在更深层次上,它可能指那些对社会规范、期望或价值观持有不同看法的人。
“局外人”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直接表达了其含义,没有复杂的词源演变。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sider”,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英语的“ūtsearo”,意为“外部的”。
在许多文化中,“局外人”往往被赋予负面的含义,因为社会倾向于排斥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局外人也可能被视为创新者和变革的推动者。
“局外人”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孤独和被边缘化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隔离、不被理解或接受的感受。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有过作为局外人的经历,比如刚搬到一个新城市时,感觉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和同情那些在生活中感到孤立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局外人”来表达一种超然和观察者的视角:
我站在人群之外, 看着他们欢笑与哭泣, 我是局外人, 我的心灵在远方飘荡。
在视觉上,“局外人”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的身影站在人群之外的画面。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寂静或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的声音。
在英语中,“outsider”同样指那些不属于某个特定群体的人。在日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ゲスト”(guest),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也有一种外来者的意味。
“局外人”这个词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还触及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如孤独和归属感。通过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理解他人的处境。
1.
【局】
(会意。从口,从尺。“尺”示规矩法度。口易出错,故以尺相拘束。本义:局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局,促也。 、 《诗·小雅·正月》-不敢不局。 、 潘民《乘舆箴》-意局而辞野。
【组词】
局守、 局定、 局囿、 局滞、 局蹐、 局脊、 局数、 局趣、 局局蹐蹐、 局促乡里
2.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3.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