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8: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8:19
发脾气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人因为不满、愤怒或挫折而表现出情绪失控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包括大声说话、责骂、摔东西或其他激烈的身体动作。
发脾气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但其具体词源不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其核心意义——情绪失控的表现——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发脾气通常被视为不成熟或不礼貌的行为。在传统观念中,人们被教导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在公共场合发脾气。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人们对于情绪表达的接受度有所提高。
发脾气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紧张、不安和冲突。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失控、暴力或不和谐场景的联想。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发脾气,这让我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和学*,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发脾气”:
当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心中的怒火,如野兽咆哮。
发脾气的人,迷失在黑暗,
寻找着出口,却无处可逃。
发脾气 可能让人联想到破碎的玻璃、尖锐的叫声和紧张的面部表情。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发脾气这一行为的形象。
在英语中,发脾气 可以对应为 "lose one's temper" 或 "fly off the handle"。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同样被视为负面行为,但在表达方式和接受程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发脾气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情绪失控的行为,还让我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明白了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恰当使用这个词汇,并将其融入到我的创作和日常交流中。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脾】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脾,土藏也。 、 《春秋元命苞》-脾者,谓之主。 、 《礼记·月令》-祭先脾。
【组词】
脾土、 脾析、 脾家、 脾和、 脾味
3.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