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08
词汇“反寇”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部分来理解其基本含义。
“反寇”由两个汉字组成:“反”和“寇”。
结合起来,“反寇”字面意思是指反抗敌人或入侵者。
由于“反寇”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述抵抗外敌或内乱的情节。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或军事策略时。
“反寇”作为一个组合词汇,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反”和“寇”各自的历史使用。在古代汉语中,“反”和“寇”都有明确的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反抗敌人。
在**历史上,许多时期都有反寇的实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游击队,他们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家。
“反寇”这个词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勇气、牺牲和民族精神。它代表了对抗不公和外来压迫的决心。
由于“反寇”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反寇”来表达对抗逆境的决心:
在风暴的中心,我们反寇,
不屈的意志,如钢铁般坚硬。
结合历史战争电影的画面和战斗音乐,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寇”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可以通过翻译传达,如英语中的“resist the enemy”或“fight against invaders”。
“反寇”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重量,代表了对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寇】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 、 《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寇贼奸宄。 、 《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 《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 、 《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 《资治通鉴》-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
【组词】
寇戎、 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 寇剽、 寇钞、 寇攘、 寇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