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1:0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1:09:05
校友:指曾经在同一所学校学*或毕业的人。这个词汇强调了共同的教育背景和经历,通常用于建立一种归属感和联系。
“校友”一词源自汉语,由“校”(学校)和“友”(朋友)组成,反映了共同学*和友谊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校友关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联系,校友会和校友活动是加强这种联系的常见方式。校友网络也被认为是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提到“校友”,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温馨和亲切的感觉,因为校友关系通常伴随着美好的回忆和共同的经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加过几次校友聚会,这些聚会不仅让我重温了校园时光,还帮助我建立了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校友”:
在那青葱的校园里,
我们曾是彼此的校友,
共同的书页,共同的梦,
如今在时光的长河中,
我们依然紧紧相连。
提到“校友”,我可能会联想到校园的绿树、教室的钟声和毕业典礼上的歌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校友关系的视觉和听觉记忆。
在英语中,“校友”可以对应为“alumni”(男性复数)或“alumnae”(女性复数),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anciens élèves”。
“校友”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代表了共同的教育经历,还象征着一种持久的联系和归属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有助于我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建立人际关系。
1.
【校】
(形声。从木,交(jiào)声。(jiào)本义:古代拘囚犯人的刑具)。
学堂,学校。
【引证】
《集韵》-校,教学之宫。 、 《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为校。”-郑人游于幺校。 、 《汉书·平帝纪》-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 、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组词】
校序、 校室、 校学
2.
【友】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友,同志为友。 、 《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君子以朋友讲习。 、 《周礼·大司徒》-联朋友。 、 《论语》-与朋友交。 、 《世说新语·方正》-太丘与友。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偕数友出。 、 清·周容《芋老人传》-是芋视乃友。 、 清·刘开《问说》-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
【组词】
挚友、 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