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5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56:21
失准:指偏离正确的标准或目标,不准确或不精确。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物理测量、行为、判断或预测等方面的不准确。
失准一词由“失”和“准”组成,其中“失”表示失去或偏离,“准”表示标准或目标。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较长,主要用于描述不精确或不正确的情况。
在社会文化中,失准可能被视为负面词汇,因为它暗示了错误或失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艺术创作,失准可能被有意利用来创造独特的效果。
失准可能引起负面情感,如失望、困惑或不安。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错误、失败或不完美。
在日常生活中,失准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错误的估计时间、不准确的天气预报或不正确的健康建议。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失准”来描述一种梦幻般的状态,其中现实与想象交织,一切都显得不那么真实。
失准可能让人联想到模糊的图像或不和谐的声音,如老式电视机的雪花屏或走调的乐器。
在英语中,“失准”可以对应为“off the mark”或“inaccurat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的使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失准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描述各种不精确或不正确的情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在学习和使用中,应注意其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差别,以确保准确传达意图。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准】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表示允许,认可。
【引证】
《周书·文帝纪下》-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
【组词】
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表示依据、根据准某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