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9:55
机谋:指巧妙的计谋或策略,通常涉及深思熟虑和预先规划,以达到某种目的。这个词汇强调了策略的精巧和预见性。
“机谋”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机”指巧妙、精巧,“谋”指计划、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形容高层次的策略和计划。
在文化中,“机谋”常常与智慧和策略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和文学作品中。它反映了人对智谋和策略的重视,以及在复杂社会关系中运用智慧的重要性。
“机谋”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精明能干的形象,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如狡猾或不诚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运用“机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制定策略以应对突发情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机谋”:
星辰之下,机谋如织,
智者之心,深不可测。
风云变幻,策略为王,
历史长河,留下智慧的痕迹。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昏暗的房间里,烛光下策划着下一步的行动,周围是复杂的地图和策略图表。这种场景可能伴随着紧张而充满悬念的音乐。
在英语中,“机谋”可以对应为“cunning”或“strategy”,但“cunning”更多带有狡猾的意味,而“strategy”则更中性,强调策略的规划和执行。
“机谋”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它不仅描述了策略和计划,还反映了人们对智慧和策略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机谋”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复杂的策略讨论和决策过程。
1.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
2.
【谋】
(形声。从言,某声。本义:考虑;谋划)。
同本义(侧重于商议出办法或盘算出主意)。
【引证】
《说文》-虑难曰谋。 、 《书·洪范》-聪作谋。 、 《左传·襄公四年》-咨难为谋。 、 《诗·小雅·苍伯》-谁适与谋。 、 《春秋·说题辞》-在事为诗,未发为谋。 、 《论衡·超奇》-心思为谋。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 《左传·庄公十年》-未能远谋。 、 、 《列子·汤问》-聚室而谋。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谋诸漆工。
【组词】
谋谟殚神、 不谋而合;合谋、 谋及庶人、 思谋、 谋始、 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