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23: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23:10
抚恤金:抚恤金是指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为了对因公牺牲、因公致残或因病死亡的人员及其家属表示慰问和补偿而支付的一定金额的金钱。它是对牺牲者或其家属的一种经济援助,旨在减轻其经济负担,提供生活保障。
抚恤金一词源于汉语,“抚恤”意为安慰和救济,“金”指金钱。在历史上,抚恤金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对战争牺牲者的补偿,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各种因公牺牲或致残的情况。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抚恤金的意义和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抚恤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其他地方,它可能更多地依赖于个人或社区的支持。
抚恤金往往与悲伤、牺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它提醒人们关注那些因不幸**而受到影响的家庭,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这些牺牲的认可和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抚恤金可能是一个不常提及的话题,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家庭成员因公牺牲时,它会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持。
在诗歌中,抚恤金可以被用来象征牺牲和奉献,如:
在那无名的墓碑前,
抚恤金如泪滴般落下,
是对英雄无声的颂歌。
抚恤金可能让人联想到庄重的仪式、哀悼的音乐和沉重的氛围,以及相关的视觉象征,如黑色丝带或纪念碑。
在不同文化中,抚恤金的名称和实施方式各异。例如,在美国,类似的补偿可能被称为“死亡抚恤金”(death gratuity),而在英国,可能使用“丧葬补助”(bereavement allowance)等术语。
抚恤金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法律概念,它不仅涉及经济补偿,还体现了社会对牺牲和不幸的认可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抚恤金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相关情境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1.
【抚】
(形声。从手,无声。本义:抚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撫,安也。 、 《国语·晋语八》-抚而泣之。 、 《仪礼·乡射礼》-左右抚矢而乘之。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 明·魏学洢《核舟记》-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组词】
抚弄、 抚心、 抚拭、 抚背
2.
【恤】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恤,忧也。 、 《易·泰》-勿恤其孚。 、 《书·大诰》-不印自恤。 、 《诗·大雅·桑柔》-告而忧恤。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恤国事。 、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
【组词】
恤功、 恤恤、 恤民
3.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