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4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40:07
“拂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违背意愿或不如意。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与个人的期望或愿望相悖,导致不愉快或失望的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拂意”常用于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更通俗的表达方式,如“不如意”或“不顺心”,来替代“拂意”。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更深入地探讨“拂意”现象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同义词:不如意、不顺心、违愿、失望 反义词:称心、如意、顺心、满意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轻重,例如“不如意”较为中性,而“失望”则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
“拂意”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和含义在历史长河中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强调顺应自然和命运,因此“拂意”有时被视为不可避免的生活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人们更加强调个人意愿和选择,因此“拂意”可能被视为需要克服的障碍。
“拂意”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挫折和困难。它可能激发人们对逆境的反思和对成功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拂意”的时刻,比如工作上的失败、人际关系的冲突等。这些经历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学*的机会。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拂意”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岁月如梭,拂意常伴,
心怀梦想,不畏艰难。
视觉上,“拂意”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沉的天气或灰暗的色调。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起悲伤的音乐或沉重的对话。
在英语中,“拂意”可以对应为“go against one's wishes”或“disappointing”。不同文化对“拂意”的接受度和应对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情感体验是普遍的。
“拂意”是一个表达不如意和失望情绪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个人情感和经历,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升沟通能力和理解他人情感至关重要。
1.
【拂】
(形声。从手。弗声。本义:拂拭;掸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随击随过,犹拍也。”-拂,过击也。 、 《广雅》-拂,去也。 、 《仪礼·大射仪》。注:“去尘也。”-授弓拂弓。 、 《考工记·弓人》。注:“拂之摩之。”-和弓击摩。 、 《仪礼·既文礼》-商祝拂柩。 、 《仪礼》-主人拂几。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组词】
拂掉、 拂帚、 拂子、 拂须、 拂去桌上的尘土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